梨园戏的表演优雅细腻,有一套极其独特、严谨的基本程式,称为十八步科母,对表演的手、眼、身、步等的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如举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脐,拱手到下颏等,大、小梨园的表演只有粗犷与细腻之差异。除十八科母外,各行当都各有自己特殊的科步身段,如官生与末行的十八罗汉科,净与官生的马鞭科,老生的须功,
梨园戏的表演优雅细腻,有一套极其独特、严谨的基本程式,称为十八步科母, 对表演的手、眼、身、步等的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如举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脐,拱手到下颏等,大、小梨园的表演只有粗犷与细腻之差异。除十八科母外,各行当都各有自己特殊的科步身段,如官生与末行的十八罗汉科,净与官生的马鞭科,老生的须功,生、旦的扇法及眼法,也各有成套的程式。其中,遗存了一些傀儡动作,载歌载舞,古朴、幽雅、细腻,别具风格。
梨园戏还根据人物和戏剧情节的需要,创造了十八雨伞科。如《孟姜女送寒衣》中的单人伞舞,表现人物顶风冒雨艰难地行进。其中有表现遇雨的张伞,怕水泥泞的蹑足撑伞,逆风斜风的顶伞,狂风四起的旋伞,暴风起伏的升降伞、飘伞、放伞等表演动作,组成了一套伞舞表演。
因为所有传统戏目都是文戏,没有武打场面。所以如有战斗或动武情节,都用台词交代,作暗场处理(个别武打场面也独具一格),必须要做的武行表演,也用特有的身段示意,舞而不武。 化装比较简明,旦角抹胭脂、水粉,小旦有时在额中写一个小字,大旦写大字,或者点一个红点,老旦系黑头巾,丑角只涂白粉,女丑角的化装比较夸张,整个脸涂白粉,两颊搽大红胭脂,假髻上还插树枝,花脸基本只有黑白两色,线条少,简单明快,有些角色如天官、魁星、小鬼等必须戴面具。服装简朴,旦角除外,一般穿衫和裙,没有水袖。小旦穿衬裤加围巾。其他生、外、老旦、净、丑的水袖都非常短,所以没有水袖表演。 演出排场比较简单,戏台称为棚,台下帮腔叫棚下唱,对台戏叫对棚,在闽南,除少数大寺庙有固定戏棚外,一般都是临时搭棚,道具也只有一条条凳。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a699.com/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