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葡萄酒的分级类别最为繁杂,各个产区的分级和官方机构的分级相互交错,总的来说,参考酒庄的分级会更加靠谱,以划分产区为主要功能的AOP分级反而跟品质的关系不大。官方分级的法国葡萄酒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品质优劣之分,他更多是根据原产地来划分葡萄酒等级的,这些等级就是我们常见的VDQS、AOP、IGF和Vd
法国葡萄酒的分级类别最为繁杂,各个产区的分级和官方机构的分级相互交错,总的来说,参考酒庄的分级会更加靠谱,以划分产区为主要功能的AOP分级反而跟品质的关系不大。
官方分级的法国葡萄酒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品质优劣之分,他更多是根据原产地来划分葡萄酒等级的,这些等级就是我们常见的VDQS、AOP、IGF和VdF。这个老牌的分级制度影响了很多其他国家,也被许多国家效仿。成立于1935年的INAO (Institut National des Appellations d’Origine),即国家原产地名称研究所,就是负责执行分级并在法国规范和监管质量标准的官方机构。等级评判的标准是以葡萄酒生产的主要元素——风土为准,“风土”这个词源自法语Terroir,是对葡萄酒的质量和特性有着决定影响的重要元素。 风土不仅是指一般的土壤哦,它比soil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包括小气候和土壤条件等方面,以及 INAO 规范调整过的葡萄和葡萄栽培条件,例如在某一地区可以种植的葡萄品种和产量。
然而,单单依靠风土来划分等级的官方标准,本身就有着天然的缺陷。 最显著的一点,它对获得热门评价的产区,会形成一层天然壁垒,并且对其品质的后续监控十分松懈。难听点说,就是藩王把位置坐实了,就不会再下来了,因此这个评级几乎等于伴随终生,即使真的要改变或降级,过程也是极其缓慢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如今售价一百多人民币一瓶,号称法国AOP的廉价酒大行其道,仅仅是因为老祖宗积德,早年评了个AOP风土,导致该原产地出来的入门酒,也来蹭AOP的热度,抬高身价。
法国人估计也意识到这套老掉牙的分级标准有缺陷,因此几年前就一直在进行调整升级的工作,并于2012年起启用新调整的评级标准。新标准只适用于2012年起生产的葡萄酒,里面的主要调整是,将原有的四个葡萄酒等级分类减少一个,即废除了原来的VDQS(Vin Delimité de Qualité Supérieure)类别,因为只有不到1%的葡萄酒能达到这个类别的标准,没想到啊,高冷过头被挤掉了。另外,高级别的葡萄酒会被重新命名为 AOP(Appellation d’Origine Protégés),取代了之前的AOC(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ôlée),其实意思变化不大,中文翻译由原来的“受管制”(Contrôlée)变成了“受保护”(Protégés)。类别 VdT (Vin de Table)将更名为 VdF (Vin de France),而 VdP (Vin de Pays)将更名为 IGP (indication geographic protegee)。还有一些其他细微的调整,但是基本上都是换汤不换药,毕竟法国人也是要做生意的啊,好不容易AOP被炒热了,还不抓紧时间血赚一把?
VDQS字面上翻译的意思是“品质上盛的葡萄酒”,品质大体介乎AOP和IGP之间。VDQS是在上世纪50年代推出的,只有极少量的葡萄酒(主要来自卢瓦尔河和法国西南部)被评鉴为 VDQS。旧时的VDQS 区域与2012年被取消后,一部分被划入为 AOP 区域,有些则被归为 IGP 标准。
AOP/AOC法国人把这个分类列作是最高级别,这要求该葡萄酒必须来源于一个特定的地区,并且必须符合许多葡萄品种的品质要求,其中包括被承认的葡萄品种,每公顷的平均产量,酿酒方法等等。 由于一般等级的葡萄酒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的追求,法国葡萄酒的总产量今年大幅下降,但是高级别的A.O.P葡萄酒产量却逆势上升,可见在消费者的认知中,A.O.P的名号还是响亮而好用的。可是有一点疑问总让人细思恐极:低端酒消失了,AOP增加了,这其中会存在某种相互转化的关系吗?
IGP/VdP字面上的意思是“受保护的地理标识”(自2012年起),也就是之前的VdP(国酒)。这一等级于1973年至1979年间实施,旨在鼓励生产比VdT(餐酒)等级更高的地区葡萄酒,目前,法国出产的葡萄酒中约有34% 经评鉴具有 VdP 品质。要符合VdP的评鉴标准,在血统方面,该葡萄酒必须来自特定的地区,必须由特定的葡萄品种制成,不能与其他地区的葡萄酒混合,而且还必须符合规定的每公顷平均产量。在酿造方面,则必须达到最低要求的酒精度数,并须经由专家小组品尝认可。IGP的葡萄酒有三种类别划分:按产区划分、按部门划分和按地点划分的,全法国总共评鉴了约150个IGP标识,大多数都是在朗格多克卢西隆和法国南部等地区生产。 那些眼光只会盯着AOP的人肯定不会想到,其实IGP葡萄酒的品质有时更优质,价格也高昂得多。一些生产商为了使用不获AOP承认的葡萄品种来酿造或混合优质的葡萄酒,甚至愿意放弃葡萄酒的AOP评鉴等级,而这并不会妨碍真正“识货”的人花费比AOP更高昂的价格购买IGP葡萄酒。
VdT/VdF翻译过来就是指餐酒,2012年之前被称为“普通葡萄酒”,这些都是人们早期消费的简单而便宜的葡萄酒,大多数都是红酒,但也有一些是白酒。 近年来,由于消费者转而追求更高品质的葡萄酒,这些餐酒的产量已经大幅下降到不到12%的占比。新的规定允许 VdF 葡萄酒在标签上标明年份和葡萄品种,这在以前是不允许的。
上述是官方分类。然而,还是有必要跟众多AOP脑残粉提个醒,法国葡萄酒以其地域特征闻名,不要简单粗暴地套用AOP>VDQS>IGP的公式,尤其入门的话,从IGP开始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还有其他类别可以参考。
The Alsace Classification (阿尔萨斯分类)阿尔萨斯葡萄酒有两个等级,AOP/AOC葡萄酒必须在标签上注明葡萄品种和AOP/AOC产区,那些被归类为“特级酒庄”(Grand Cru)的葡萄酒还必须遵循AOP/AOC的标签,而且要在标签上注明产区的名称, 目前,阿尔萨斯有51特级酒庄。
The Bordeaux classifications(波尔多的分类)波尔多地区一般以本地的生产者,即庄园名来对葡萄酒进行分级:1、The Medoc Classification of 1855(1855年《梅多克分类》)2、The Graves Classification of 1953, 1959 and 1987(1953年、1959年和1987年的格拉夫分类)3、The St. Emilion Classification of 1955(每10年更新一次的1955年圣艾米利安分类法)4、The Crus Bourgeois Classification of 1932(1932年《中产阶级分类法》)5、Second labels(副牌),这个要多说两句。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对波尔多葡萄采收的部分葡萄进行分级,它允许生产商在确保各自葡萄种植和出品保持一个高标准和价格的基础上,由年轻的葡萄或不符合分类质量水平的葡萄酒被作为副牌产品出售。年份特别差的葡萄酒,以及一些著名的酒庄买下了的附近庄园产品,也可以作为副牌葡萄酒出售。总的来说,副牌就像是正牌的次品。想象一下,一件次品,因为生产商的好名声就比同其他等级产品高溢价许多,这样的副牌性价比是很差的,不建议购买,除非你想拿来装逼,如果你坚信副牌有逼可装的话。
The Bourgogne Classifications(勃艮第地区分类)对于波尔多的葡萄酒,人们一般以酒庄名称(Domaine)进行挑选,而对于勃艮第葡萄酒,则更多以区域进行比较。勃艮第的区域分级(appellation)往往是由不同的几个庄园共享,这些庄园的葡萄园相对较小,因此标签上的主要凸显的是区域的名号,而不是类似波尔多那样凸显酒庄的名称。
列级庄园(Grand Cru)列级酒庄的葡萄酒产量只占法国总产量的2%左右,只有特定区域的最好的葡萄园才会被授予列级酒庄的地位。这个级别的葡萄酒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酿制过程,通常5至15年,也有可能更久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产量规定以每公顷3500升为限,最顶尖的庄园通常每公顷产量不超过2000至2500升。 其他级别的勃艮第葡萄酒都需要标示村庄或产区的名称,但由于列级庄的名气比产区更大,因此其葡萄酒在标签上标明的只有庄园的名字。
一级庄园(Premier Cru)在勃艮第生产的葡萄酒中,来自于被称为“顶级葡萄酒”的一级庄园葡萄酒约有12%。和列级庄的葡萄酒一样,一级庄葡萄酒大多数在窖藏3至10年时间之后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一级庄产量以每公顷4500升为限,而且必须说明该村庄或产区的名称,然后才是庄园的名称。那些在同一个村庄或产区的庄园,均默认彼此间可以选择只标示村庄或产区名城,后面无需标示各自庄园的名字。
村庄级葡萄酒(Village wines)具有村庄等级的葡萄酒可以来自村庄级产区内的多个庄园,或者来自单一的无等级划分产区的庄园。村庄级葡萄酒约占勃艮第葡萄酒产量的三分之一,每公顷产量规定以5000升为限,且要求标签上应注明村庄的名称,假如葡萄酒仅仅来源于某个单一庄园,那么庄园的名称可以标示在该村庄的名字后面。一些村庄级葡萄酒也会把他们最著名的庄园名字添加到该村庄或产区的名字中,例如皮利尼蒙特拉谢(Puligny-Montrachet)。虽然少数村庄级葡萄酒可以窖藏较长时间,但大多数还是应该在2至5年内饮用。
地区餐酒(Regional wines)在法国,只有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被允许按照列级庄、一级庄和村庄等级酿造,而且必须用霞多丽或黑皮诺酿造,但地区餐酒在酿造选择上并没有那么受限制。餐酒没有窖藏能力,要在一两年内喝掉,很多商家说大多数葡萄酒没有窖藏能力,这话并不准确,应该说廉价的餐酒没有窖藏能力。地区餐酒的产量均限制在每公顷5500升,主要有三个命名类别,分别是勃艮第AOC/AOP(Bourgogne AOC/AOP)、产区分支命名的葡萄酒和以葡萄品种或酒类命名的葡萄酒,如勃艮第帕斯图冈(Bourgogne-Passe-Tout-Grains)以及勃艮第起泡酒(Cremant de Bourgogne)。
无分类葡萄酒(Declassified wines)为了确保出产最高质量的高贵葡萄酒,各个庄园都希望仅使用该级别产区内最好的葡萄酒作为其主要标签。这点来说勃艮第还是比波尔多有节操多了,不会大量出产副牌葡萄酒来混水摸鱼。没办法,谁叫当年波尔多的名头那么响呢?产量就那么多了,供不应求啊,不开发点副牌把廉价酒的钱也赚了,又感觉对不起自己啊!不过勃艮第也有自己一套运营方式,它允许各庄园根据市场需要,生产比本身等级低一级别的无分类葡萄酒,例如列级酒庄可以出产一级庄级别的葡萄酒,一级酒庄可以出产村庄级别的葡萄酒,村庄级的又可以出产勃艮第AOP。再给各位敲黑板了,AOP等级是勃艮第垫底的,别没事凑热闹当AOP脑残的了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勃艮第各个区域的葡萄酒都在标签上标明了该区域的等级,但同等级中不同庄园的葡萄酒在质量、风格和特性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要真正了解勃艮第葡萄酒的各区域分级,地理知识很重要啊,像我这种地理知识差的人就很痛苦。
勃艮第下辖的产区也存在着两个地区性的葡萄酒分级标准,博若莱分级标准和夏布利分级标准。1、博若莱分级标准(Beaujolais classification)博若莱是勃艮第河地区的一部分,拥有90多个村庄喝12个不同的产区。该地区每年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葡萄酒以博若莱新酒的名字出售,但几乎没什么白葡萄酒存在,因为葡萄酒商不允许种植超过10%的白葡萄品种。除了博若莱酒庄级别的葡萄酒外,大多数博若莱新酒都需要在1到2年内饮用。最初的博若莱分级始于1936年,后来被更新了好几次,最后一次发生在1988年。 不过无论标准怎么改,记住这个由低到高的等级排序就可以了:博若莱AOP<博若莱-村庄AOP<博若莱特级村庄,还是那句,AOP/AOC都只是风土标示,不能说明品质的优劣。
博若莱AOP(Beaujolais AOC/AOP)在这个等级的博若莱葡萄酒大约占了60%,产自博若莱的60多个村庄。这个等级的酒要求葡萄园的最大产量不能超过每公顷5500升,大多数博若莱新酒庄都是这个等级,还有一些博若莱高级葡萄酒产区也做这个等级,他们出产的葡萄酒酒精度必须比普通等级的高0.5%。
博若莱-村庄AOC/AOP(Beaujolais-Villages AOC/AOP)这个等级的葡萄酒产于北部的高级博若莱产区里的30多个村庄,这个等级的酒要求葡萄园的最大产量不能超过每公顷5000升。博若莱有限的白葡萄酒正是处于这一等级,当然了,相比名声斐然的“马贡村庄”(Macon-Villages)或“圣维兰”(Saint-Veran)的白葡萄酒,博若莱的白葡萄酒是差点意思。
博若莱特级村庄(Beaujolais Cru)需要注意的是,博若莱的“特级村庄”并非指单个葡萄庄园,而是适用于10个当地的葡萄酒产区。这10个产区中,有7个是村庄,两个是位于山上的种植园,1个是以当地的风车命名的,我个人最喜欢的风车庄园(Moulin-a-Vent)。我在前文的葡萄酒饮食搭配中介绍过了,不夸张地说,没品尝过风车庄园的特级博若莱,就谈不上了解博若莱,更谈不上了解勃艮第。至于廉价且没什么窖藏价值的博若莱新酒,在这个地区是不允许生产的。博若莱特级村庄要求葡萄园的最大产量不能超过每公顷4800升。真正的博若莱特级酒反而很少在标签上提及博若莱,以区分这些特级葡萄酒与“蹭热度”的普通博若莱葡萄酒。与博若莱新酒不一样,博若莱特级葡萄酒通常需要耐心的等待,以让其达到最佳饮用的状态。一般酒体较轻的博若莱特级需要存放3年左右,中度酒体的需要存放近5年,最好通常酒体较重,需存放5至10年不等。
看到这的小伙伴们以后要注意了,别一看到商家打着博若莱旗号搞团购就失去理智似的,然后花钱买了一堆博若莱新酒还感觉如获至宝,嚷嚷:葡萄酒不能存放,不赶快喝就要过期了!囧。。。要知道,真正的博若莱特级酒从来不显山露水,尽管低调,但懂的人自然会懂。
2、夏布利分级标准(Chablis classification)夏布利是作为勃艮第的一部分,也有自己的分级标准,而且与勃艮第分级标准非常相似,一般按以下级别划分:特级葡萄酒、高级葡萄酒、村庄葡萄酒,还有一个夏布利特有的最低级别,小夏布利(Petit Chablis)葡萄酒。这个分级标准影响力有限,而且基本是照搬勃艮第分级标准的,所以了解下就行了,重点还是参考上文的勃艮第分级标准吧。
香槟分级(The Champagne classification)香槟分级有别于波尔多分级和勃艮第分级。 虽然香槟分级也以“风土”作为标准,但却无法像波尔多和勃艮第那样用分级来划分葡萄类别和价格体系。原因是香槟区很少有种植者自己生产香槟酒,绝大部分的香槟酒均由少数几个大型香槟区庄园出产。尽管多年来种植者生产商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但香槟区的大庄从种植者那里购买葡萄生产香槟酒的传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仍占主导地位。现行的分级系统是在20世纪初创立的,经过1910和1911年的抗争,最终种植者和庄园达成共识,建立一个根据葡萄等级向种植者支付报酬的制度,而不是利用香槟酒庄的规模和势力来压低葡萄的价格。出产顶级葡萄的庄园被授予特级园地位,出产高级葡萄的庄园则被授予一级庄园,其他等级的葡萄种植园均归为AOP/AOC(咋又成最低级别了?囧。。。)。绝大多数的特级庄和一级庄香槟是混合使用不同地区和年份的葡萄酿制,以保持稳定的品质,至于一些单一葡萄品种的香槟,则比较罕见。
总结:在目前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法国和澳大利亚葡萄酒最能够卖得起价钱,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大多数出产的葡萄酒都是用来搭配食物的,而不是像意大利和西班牙那样,以用来做开胃餐酒的种类为主。 许多中低端的餐酒在新罐装后一两年之内就必须饮用,而法国和澳大利亚的高品质葡萄酒,在达到最佳饮用年限之前,很可能要在酒窖中存放超过十年。如果自己饮用的话,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中高端酒性价比会更高,因为他们的知名度不如法国和澳大利亚的酒,但品质却一样有保证,假货也不多(都去仿冒法国和澳洲酒去了)。餐酒的话就不用太讲究了,反正品质都差不多,但还是那句话,自己喝的话不建议买所谓的“副牌”,中低端的酒卖出中高端的价格,谁喝谁傻X。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a699.com/6095.html